来源:唐河红十字会医院
月经两个月没来,原因较为复杂,常见的有以下几类:
妊娠相关:
有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,怀孕是首要考虑因素。怀孕后,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脱落,月经就会停止。可通过验孕棒、验孕试纸在家初步检测,或前往医院进行血 HCG 检查及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内分泌失调:
多囊卵巢综合征: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,卵巢内多个小卵泡发育异常,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,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。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(月经周期延长)、闭经,还可能伴有多毛、肥胖、不孕等症状。一般通过超声检查卵巢形态、测定性激素六项等进行诊断。
高泌乳素血症:泌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排卵,干扰子宫内膜正常生长和月经周期。常见原因包括垂体微腺瘤,会使垂体分泌过多泌乳素;另外,长期精神压力大、某些药物(如抗精神病药物)影响等也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。
甲状腺功能异常:甲状腺功能减退时,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全身代谢减慢,会影响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的功能,导致月经紊乱,出现月经推迟甚至闭经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,机体代谢亢进,同样可能干扰内分泌,影响月经周期。
子宫内膜病变:
刮宫或流产手术损伤:多次刮宫、人工流产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,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增生,出现月经推迟甚至闭经。严重时可引发宫腔粘连,可通过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。
子宫内膜结核:结核菌感染子宫内膜,破坏内膜组织,影响其正常功能,可造成月经不来。通常需要结合病史、结核菌素试验、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等确诊。
精神因素:长期精神压力大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或突然遭受重大精神刺激,可能影响下丘脑功能,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,从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,进一步影响卵巢排卵及子宫内膜生长,引起月经推迟。
其他疾病
卵巢早衰: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,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或闭经。
慢性疾病:如慢性肝炎、肺结核、恶性肿瘤、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,也可能导致月经延迟。
生活方式因素:
过度节食:身体能量摄入不足,影响激素合成,尤其是雌激素,可导致月经紊乱,出现月经推迟甚至闭经。
长期熬夜:打乱人体生物钟,干扰下丘脑 - 垂体 - 卵巢轴的正常节律,影响激素分泌,进而影响月经周期。
药物因素:某些药物如避孕药、抗抑郁药、化疗药等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,导致月经推迟。例如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、改变子宫内膜环境达到避孕目的,可能引起月经周期改变。
如果月经两个月没来,建议及时就医,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、进行妇科检查、超声检查以及激素水平测定等,以明确原因,并给予相应的治疗。同时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、适当运动,避免过度节食和熬夜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